关注我们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廉政文化
我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那几句常熟话......
分享到:
作者:王亦斌  发布时间:2016-08-08 10:53:13 打印 字号: | |

    执行中一直遇到一些本地的老伯老太,和他们交流调解,大多只能常熟话应答。静下来想想,这几句常熟话几乎贯穿我的办案过程:

1.我们在给申请人执行“未完”

    常熟话中的“未完”是指债务。常熟自古是鱼米之乡,一年两熟,但处于底层的农民依然过得十分拮据,遇到不好的年成,农民一家辛辛苦苦耕作一年,只能借债过日子。自古民间借贷的利息较高,一旦借了这些债务,农民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,可谓一朝借债年年还,年年还债还不完,所以农民就会朝外人诉苦哀叹:“未完未完,我是未完满身,欠下一屁股未完,这世人生也还不清爽了!”常熟人就把“未完”作为债务的代名词。经常听到这么几句:“小王啊,我是借了‘未完’把钱给这个‘杀千刀’,没想到被骗的啥也没啦,你们一定要帮帮我啊!”“小王啊,我也不是想做老赖,外面‘未完’一大堆,哪来钞票来还申请人啊!”

2.被执行人经常和我们“和调”

    常熟话里经常把忽悠称为“和调”。“和调”源于的常熟民间的讲经习俗,旧时常熟祭祀丧事造房子等活动,农村人家会请讲经人讲经。讲经一般由“老先生”主讲,每次讲到一段,会有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太婆上来“和佛”,因为要和主讲人音调保持一致,所以也叫“和调”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“和调”就是说话不切入主题,敷衍了事。在执行过程中,我和被执行人交流过程中,被执行人总是比较就轻,满嘴跑火车。我有的时候实在听不下去了,惨笑一声,对被执行人说“老陈啊,嫩么,总是和我‘和调’!”

3.老赖一直“起花头”逃避执行

    常熟北门外,旧时有出售花卉盆景的集市,双方讨价还价时,常常以花骨朵的多少来估算,当时俗称“花头”、“花头经”。后来此说法扩大延伸到其他领域,就有了别样意义。“起花头”就成了出点子、出主意的代名词,在常熟话的含义略有贬义。泛指出一些馊主意。在执行过程中,一些老赖一听到我们法院要来执行他们的财产,就“起花头”把财产转移到他人名下规避执行;一些房子抵押给债权人,一听要来评估拍卖了,就伪造个二十年的租赁,企图保住房子。殊不知,有些“起花头”已经触犯了法律,非但自个因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被司法拘留,自己蹲了半个月“吃苦头”还得出来履行。真正是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!

4.法官,这案子执行的啊“来三”了?

    “来三”一词用英文一词capable解释最为精妙。清朝,王有光的《吴下谚联》中曾提到“来三”与考试作弊有关。当时科举考试卖文凭之风盛行,一个秀才可卖白银300两。每个参加考试的人都被各自安排进一间单独的考房里,然后要在里面待上三天,直到考试结束以后才能出来。每一排的考房都是有编号的。其中一般“来”字第三间考房都是用来作弊的,被安排进这间房间的人都是买文凭的,换言之一定会考中。后来就把考试成功的人称为“来三”,反之称为“不来三”。现在也作“来事”,“不来事”。现在“来三”二字用得领域就广的多了,大致含义,就是“搞定”。很多案子申请人立了案后,移到了我们案前,我们执行人员就马不停蹄的查财产、做笔录、评估、拍卖、发放款物。申请人认为判了下来,执行就是最后一步实现自己的权益了,隔三差五就打电话来问“法官,案子执行的啊来三了”“评估阿来三了?”“拍卖啊来三了?”案件多的时候,一天差不多要接到二十多个电话,得解释“这得按程序往下走,我们已经加快步伐了。”我们最自豪的时候,莫过于——“老陈,案子执行的来三了,你们抽空来做个手续领钱吧”。说到这,申请人总会很满意的过来,看到我们执行到位,长叹一口气,这个案子终于在你们执行这块“来三”了!

   

    执行过程中,有酸甜苦辣,有百味人生,办案半年多来,时时刻刻觉得群众无小事,执行再难,也得尽力做到“来三”。


责任编辑:常熟市法院管理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