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我们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廉政文化
5.10训廉日征文——《从一封公开信说起》
分享到:
作者:赵丹丹  发布时间:2017-09-22 09:41:33 打印 字号: | |

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,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,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”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,自古就会学习、借鉴,而且对于这些学习、借鉴往往都有一个仪式,如祭祀大典、编纂史书、结绳记事等。确实,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人们总是容易忽视,只有掀起了波澜人们才会重视,同样,波澜不惊流淌的生活也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使人得以铭记、敬畏。诚然,反腐倡廉是我们每天都在学,都在做,也是融入到我们平时生活中自然践行的意识流,但我们也是需要时时敲下警钟。今天的廉政教育学习,使我不禁想起一封高官的公开信……

“我是农民的孩子,自小接受的教育即是走出去才能摆脱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,才能见识到多姿多彩的世界。怀揣梦想,我比别人不知多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才走到了今天的高位。可是,长期的高位生活,使我脱离了大多数民众的生活,缺少了对生活的敬畏,放松了对思想的约束,今天我愧对父母,愧对组织,愧对心中的梦想。

又到了收麦子的季节,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白居易的《观刈麦》: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…足蒸暑土地,背灼炎天光,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…今我何功德,曾不事农桑,利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,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这首《观刈麦》真实描述了小时候的农忙景象。我老家在广袤的平原上,主要收入就是种植农作物,收麦的时候是一年中的最热的季节,每天太阳都是在头顶明晃晃的,在收麦的前半个月左右,父母就要开始忙活了,首先要把半块小麦收割出来,然后用石磙将地碾压的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,我们称之为“场地”(用来晒麦子)。这时,真正的农忙也要开始了,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用镰刀将麦子割掉,然后用架子车把这些麦子运到“场地”,摊平,用石磙一遍一遍地碾压,中间还要多次翻扬,直到麦子都碾压出来为止,再然后就是晒麦子,扬麦子(是利用风力将麦子里的土或者其他的杂物剔除出去的一道工序),等麦子彻底干了以后就可以运回家装在特定的粮箱里了。收麦、运麦、碾麦、晒麦、扬麦、装麦这些程序,每天都在同步重复地进行,每个人都是“力尽不知热”的状态,大家都在比赛,和邻居比,和天气比,那时没有机械,全靠人力和畜力,一个麦收季节大概要半个月才能完成,有时天公不作美时,总是要下上几场雨,捉弄着忙碌的人们。麦忙季节结束后,人们的皮肤在太阳下都要黑亮些了。接下来就到秋种了,仍然是天不亮就要去到田地里,一粒一粒将种子种到地里,或者将种子放在一种工具里,人力拉这个工具,往往一趟下来,我的肩膀都要勒出来几道印记,需要好久才能消肿。当时就想,如果我能走出这片土地,如果我能“鱼跃龙门”,一定会好好干,一定要多做实事,像白居易一样“心怀感恩”,而且更加感恩,因为我更知道这个苦。

要走出这片土地,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,所以我学习起来特别地卖力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犹记得最重要的高考时,也是一个炎热的夏天,太阳一直在头顶明晃晃的照着,我一个人骑自行车去县城参加考试,柏油路上的柏油感觉都要化了,人走在上面,软软地。中午时间不够回家吃饭,就在路边随便吃了点,然后找个树荫下,坐在地上,抱着自行车的后车轮小眯一会,既不敢睡实,怕错过了下午的考试,还怕自行车被偷,又不得不睡会,夏日的午后人很容易犯困,而且下午还要考试呢。

上到大学以后,知道知识的重要性,从来也都未敢放松学习,一边是吃不饱饭,一边仍然是高强度的学习。那段日子仍然很苦,但是很快乐,心中有梦想,脚下有路。

回过头来看看现在,出门有汽车,办公室有空调,已经很久不知道什么是炎热,不知道季节的变化了。不知不觉人就在这种不知四季的变化中放松了思想的学习,儿时的梦想也不知丢到了何处。现在都回忆不起来何时开始的这种变化,可能就在一次次酒桌上的“呼朋引友”,可能就在周围人的奉承,可能就在不加甄别的“称兄道弟”,可能……总之,从放松思想学习,信念动摇那日起就注定了我的今天,我怀念那个虽然吃不饱饭仍要劳作,但心中有梦想,立志为民干实事的我,我愧对父母,愧对组织,无颜见乡亲。”

反腐倡廉一直都是我党的生命线。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”,我不愿做这个“后人”。任何腐化、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,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,所以,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,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。在这个思想多元化、观点激烈碰撞的今天,我一定牢固树立思想防线,时刻不放松对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改造;严格要求自己,自觉接受领导、同事、群众等各界的监督。

 


 



责任编辑:常熟市法院管理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