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有幸入职常熟法院工作,作为一名法院新入职“菜鸟”,对所担任的书记员日常工作充满陌生,同时作为一个“虞漂族”,对常熟方言倍感挑战。但在同事和前辈们的热心帮助、耐心指点和宽容下,在至今为期两个月的时间中,慢慢熟悉书记员的工作,也慢慢融入虞城生活风俗之中。正所谓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结合日常工作感受、所学理解和“讲纪律、守规矩、树形象”的入门培训心得,心有所感,总结如下:
一、牢记廉政教育,不忘初心
习总书记指出要让每个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,公平正义首先就需要法院工作人员坚守"公正、廉洁、为民"的原则,其中廉洁是重中之重.
传统观念上,谈到法院、论及法官,普通百姓往往有一种“吃了原告吃被告”的黑化印象。近年来党中央推进司法改革责任制,让“审理者裁判,由裁判者负责”,以案件终身负责制倒逼司法工作的廉洁公正性,但作为一名新入职司法工作人员,不仅应该时刻谨记教训,更应该主动学习廉政建设规范,从内心理解并认同廉政教育的必要性,唯有做到“身正不怕影子斜”,才能保证审理工作的公正权威,也才能得到当事人的信服,提高司法公信力,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”,这一切也并非遥不可及的,而是从每一个司法者的日常工作行为汇聚而成的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
二、增强专业能力,争创新绩
"打铁还需自身硬",新时代知识更新近乎日新月异,法律司法解释等专业内容更新亦如此,作为司法工作人员,不仅应当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储备库,及时学习最新的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,还应当发挥积极主动性,学习利用网络技术等新手段,提高效率、拓宽知识面,更好的为案件服务。
在专业知识方面,充分利用当前网络大数据资源,汲取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经验,结合自身而言,从日常经常遇到的交通事故、买卖、借贷、劳务等案件开始,通过法院裁判文书网、法信等手段,阅读相关判决书,不仅提高相应的专业储备,提高法律思维能力,而且通过前任经验的汇聚总结,为自己接下来的法官助理工作做好预备工作。
在实务操作方面,作为一位新手,在法官和同事的指引和耐心教导下,渐渐熟悉并掌握了案件审理的基本流程和工作要求,从副本送达,到开庭笔录,再到卷宗整理等程序性的了解,从调查笔录,到庭前调解,再到裁判文书核对等实体性的总结,让我明白法院工作内容的细致性和对司法工作人员的细心要求,譬如在繁忙的开庭准备中,需要事前核对双方当事人信息,收取诉讼回执材料时,但如果当事人较多,原被告、证人、第三人等加起来有十多人时,人员较为混乱,更需要仔细耐心的去一一核对,以免主体有误,庭审笔录签字时更需要一一核对有误遗漏,任何一处小细节出错,都可能影响案件审理的程序合法性,“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”想必就是这个道理。
三、完善工作作风,作合格干警
案多人少成为当前法院工作常态,繁重而又琐碎的日常案件审理过程中,我应当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是法院工作人员,代表的是法院形象,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司法的形象。尤其是在当前网络技术发达,信息传播飞速的背景下,与当事人一起小的摩擦都可能经网络传播演变成一起恶性舆论事件,削弱司法权威和公信力。因此必须做到"称谓恰当、语言得体、语气平和、态度公允。"避免"盛气凌人、语言生硬、态度粗暴",严谨"使用伤害群众感情、可能激化矛盾的语言",防止因"用语不当对司法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。"
这点尤其体现在跟被告交流上,由于民众对被告身份的抵触,往往提出这样的质疑,“我又没犯法,为什么给我发传票传唤我?”对此,我均会耐心的释明,告诉被告,传票只是一种到庭参加诉讼的通知,并不必然意味着被传唤人的违法性,而且被告本身也只是一种诉讼程序上的角色,没有其他负面指向,抛开这些,到庭参加诉讼,在法官的主持下共同围绕争议展开调查和辩论,以查明事实,解决争端,这才是原被告和法院的共同诉求。
简言之,派出法庭的日常工作可能会遇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,本着换位思考的方法,多多站在对方,站在一个普通非专业人士的角度去看待问题,多一份理解,也就多一份耐心,多一份温和,司法也就多一份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