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我们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执行公开 > 执行动态
一键“查全国”、“老赖”追着还钱……“信用孤岛”这样被打破
分享到:
  发布时间:2018-10-30 08:52:36 打印 字号: | |


一键“查全国”、“老赖”追着还钱……“信用孤岛”这样被打破 

来源:人民法院报

 

   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(记者张紫赟)当“基本解决执行难”遇上信息化,会有什么奇妙反应?全国四级法院执行网络实现纵向互联,法院与各国家机关、商业银行等网络实现横向对接!党的十八大以来,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执行大数据打破法院与各部门的“信息孤岛”,不仅有效推动执行工作,还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保驾护航。

    坐在办公室里“查全国”  存款、车辆、证券均能查

    政府部门间数据各自为政、相互割裂的“数据孤岛”现象一度备受质疑:企业信用信息分布在工商、质检、财政、税务等十多个部门,大量数据处于封闭状态。

    “坐在办公室里查全国,这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。”安徽省芜湖市经开区法院副院长丁家平说,2015年以来,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查控系统每个月都有新的变化。

    “执行工作与诚信体系建设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,两者既互相依存,又相互促进。”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韩德洋认为,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关键在于各部门的信息共享,而信息化建设则是破解执行难的“牛鼻子”,法院通过信息化执行能有效串联各部门的信用信息。

    执行工作不仅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信息收集功能,还为信用数据共享打通渠道。贵阳法院依托技术优势建立“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云平台”并嵌入32个市直部门,可对相关数据进行自动推送、拦截、惩戒和监督等。曹某某2017年为其子女申报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,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通过云平台自动比对发现此人为失信被执行人,自动拦截并限制报名,云岩区法院得到反馈信息后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。

    “一处失信,处处受限”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。2016年以来,最高人民法院已联合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采取联合惩戒措施150项,涉及担任公职、招投标、出行、购房等方方面面。

    诚信意识树立底线思维 “老赖”追着还钱

    具有强大震慑力的执行工作大幅提升了公众诚信意识,截至目前,已有300万名“老赖”主动履约。

    ?下转第四版

?上接第三版

    “以前是法官撵着‘老赖’要账,现在是‘老赖’追着法官还钱。”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胡道才向记者说了一个案例,赵某为逃债远走缅甸,没想到缅甸北部发生内乱,但赵某由于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无法购买回国机票,无奈之下只能委托家人履行义务,才得以返回国内。

    数据显示,2016年以来,裁判生效后当事人自动履行的比例超过50%,2017年较2016年增长12.8%,反映出我国公民遵法守法意识和社会诚信水平持续提高。截至目前,已有超过310万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。

    逐渐树立起底线思维的还有以往党政机关“老赖”。一些基层法官反映,涉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执行案件数量虽然不多,但执行难度大、影响极其恶劣,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,更对提升社会诚信意识起到极其负面的影响。

    针对这些问题,全国法院近年来开展涉党政机关执行清积专项行动,目前已清理263亿元。海南近两年来清理370多件涉党政机关特殊主体案件;北京将17名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党员干部移送监察委审查处理;湖北对涉党政机关、人大代表等执行案件逐案建立台账……预计全国法院今年将实现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全部实际执结。

    记者在安徽省淮北市中院采访当天,遇到前来主动洽谈还款事宜的一乡镇党委书记。“该乡镇2013年时曾因建设新农村,欠下建筑商860余万元的工程款。这位书记一个月来了三次,由于执行金额较大,一次性支付清很难,所以商量能不能达成分期还款。”淮北市中院执行局副局长陈雷雨说,随着惩戒力度越来越大,威慑效应越来越大,主动上门履行执行义务的会越来越多。

    犹如“滚石上山” 尽快告别“联而不通”“联而不动”

    记者调查发现,仍有少数部门和地方出于自身利益考量,在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方面有畏难情绪。

    比如一些基层法官反映,能够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在银行能查到、能扣划并直接执结的执行案件占比较低,个别部门还没有为法院提供网上查询,失信被执行人住宿信息、电信登记信息、通话清单、手机位置信息等还不能实现网上查询。

    “信用信息共享是执行工作的关键环节,也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协会副会长樊庆峰说,网络联通是第一步,关键在于各部门真正愿意共享数据信息,这其中涉及各部门各行业的自身利益,必须真正下决心才能推动。“路修通了车不多,不仅最初的目标无法实现,路还白修了。”

    除了联合查控存在“联而不通”,联合惩戒也存在“联而不动”的现象。

    记者采访了解到,某建设集团从2010年至今已被九省市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多达50多次,且均未履行义务,但这家企业仍能通过招投标承接多地的政府工程。

    “我们和近60个部门签署了联合惩戒协议,但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限制、真正发挥联合惩戒作用的只有10多家。”一位地方法院执行局局长告诉记者,目前还有一些部门认为联合惩戒是在“替法院做工作”,在推进联合惩戒的过程中和法院“谈条件、要经费”。“如果联合惩戒不能到位,守护社会诚信体系的防护网就会越来越松。”

    专家学者认为,全国法院执行工作近年来虽然取得重大进展,但也到了“滚石上山”的关键阶段,目前全国法院年均新收执行案件超过600万件,亟需尽快完善联合惩戒管理考核、责任追究等制度,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步伐,用长效机制固化专项行动取得的重大成果。

    (参与采写:高 洁 李 放 潘德鑫)

责任编辑:常熟市法院管理员